
【寄语】日语学科专业毕业论文【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日语学科专业毕业论文 篇一近年随着语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专业学生数量剧增。随着日企进入我国,日语专业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但毕业后能否找到与本专业相符的工作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我们日语专业学生关心的问题。本次研究主要是站在未毕业的日语专业学生的角度,思考并研究日语专业就业问题,为本专业学生提出建设性方案。
一、研究概况
1、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日语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找出与之相对的应对措施,帮助日语专业学生在掌握原有的日语专业知识基础之上,找到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其他技能要求。
2、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主要以我院2009~2012级日语专业毕业生和目前在校的日语专业学生,以及常熟市范围内(主要以东南开发区为主)的日资企业的人事部门、日语专业的从业人员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
3、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数据分析、问卷调查辅助的市场调查、电话邮件采访以及文献查找法来展开研究。
二、研究内容
1、在校生现状。对目前在校生现状包括课程安排、校方培养计划进行资料整理,列出日语专业学生在校所学内容。通过分析得出目前哪些课程是对工作影响很大,哪些是未涉及到而企业恰巧需要的。
2、毕业生调查。从近年来我校日语专业毕业生情况,包括毕业前志向、毕业后实际从事职业以及在其工作中日语的使用比率等,来分析目前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选择。具体列出脱离日语工作、单凭日语工作以及日语与会计、IT、管理相结合工作的比率。
3、用人单位需求。从市场需求的条件、用人单位对日语专业毕业生其他方面能力要求方面出发,进行调研,得出市场调查结果。
三、研究调查结果分析
1、课程内容分析。根据日语专业四个年级课程安排及培养计划,得出如下分析:
①基础知识方面:日语会话、听力、语法、口译、作品选读。
②操作实践方面:日语文字处理、日资企业见习、日语演讲、国际会展实训,学年设计。
③翻译方面:基础日汉互译、商务模拟翻译、高级口译。
④商务方面:商务日语会话(新设:商务日语写作、电子商务实践)。
⑤其他知识扩充:职场英语、国际金融、进出口贸易、报刊新闻选读。
企业所需要的学校课程都有涵盖(企业所需由后文4可知):会话(商务日语会话)、写作(商务日语写作)。课程中未曾涉及日语商务电函,不过这一课程有开设英语商务电函,我们应自行弥补学习。我们所欠缺的是:
①对自己感兴趣领域的涉足,应当自行学习培养。
②对启蒙基础知识,未掌握、实际运用那少,应当扎实掌握,利用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
2、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我们采用自制的“日语专业学生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上问卷的方式进行,还有部分采用电话询问的方式,将得到的回答也已以数据形式反映(样品数为115,回收的有效问卷63份),具体问卷内容及数据分析如下所示:目前从事的工作是以下哪个方面?由数据统计可以得到,2009~2012级日语专业毕业生目前从事与日语专业无关的工作占总数的20.63%,其次则是单凭日语工作的为19.05%,剩余均为从事日语+其他。由此归结出,日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就职中大部分都是将日语结合其他技能进行工作的。结合最多的有:财务、人事、计算机、采购、其他(包括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另外,通过电话访问得知:从事日语结合金融、人事、计算机的毕业生均在毕业前取得相关证书。从事其余类型工作的毕业生反映,企业有入职后的专门培训与学习。关于问卷中涉及的日语毕业生“实际工作环境中用到日语哪方面更多”这一问题调查,有77.78%的毕业生表示会话在实际工作中用得更多,仅次其后的听力为69.84%,写作则为30.16%。此问题主要是为了调查日语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日语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课程与实际的差异,从而得出我们应该加强哪一方面的训练,并及早地发现自己是否背离日后工作的需要。结果显示,会话与听力占比例最大。当然,从电话采访中可知,日语翻译与文案编辑者,仍会用到写作。因此要看个人选择,但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的是:会话与听力为每一项日语工作者的最重要的能力。“在工作中最后悔没具备哪方面知识?”统计结果显示:日语专业知识使用(商务、金融)为42.86%;计算机方面知识为12.7%;企业岗位专业知识为7.94%。本题则是为了发现工作中应具备的其他能力大多有哪些,帮助在校生利用剩余时间进一步武装自己,多学以备不时之需,但也并非遍地撒网,而是有目的地扩充知识。由此看出,日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还需具备或应当扎实的知识技能有:其他外语、日语敬语、邮件函电、具体领域术语涉猎。
3、在校生现状。在校生现状主要包括心理现状,对日语以及课程、未来走向的态度看法调查。通过网上问卷的形式对目前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为了进一步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反应与实际要求相比的差距性。调查结果如下:当初选择日语专业原因?有44.68%的学生表示没有目的地选了日语专业(服从调剂),有38.3%的学生表示自己是对日语及日本文化感兴趣;8.51%的学生为了以后就业;仍有8.51%为了去日本发展。另外,对于“除了日语,你是否还获得了其他类的证书”的问题调查,从问卷结果看出68%的学生目前暂无,剩下的32%中以计算机和会计为多。从在校生的现状及其对日语专业的态度进一步推进研究的进展,得出大多数日语学生的意图与态度是积极的,并且有大部分的日语专业学生已选择将日语结合其他技能作为自己日后从业的砝码。
4、企业市场调查结果分析。以常熟地区主要是东南开发区以及周边的日资企业(三菱电机自动化、东南相互电子、纬创资通、丰田物流)的人事主管为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辅以问题采访的形式调研,部分采访则是通过日语从业人员的传达完成。内容主要是日资企业对日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的要求以及相关建议。采访内容:
①目前公司是否需要日语专业人员。
②日语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岗位或是负责范围。
③对日语专业人员的相关标准,是否硬性规定证书获得。
④应届毕业生是否受欢迎,工作中更需要口译还是笔译。
⑤除了日语,还需具备哪些技能。
⑥用人单位对日语专业学习者有哪些要求和建议。
受访用人单位回答总结如下:用人单位对日语的口语要求更高,但同时也补充了,岗位不同要求也会有一定不同(日语翻译则侧重于翻译水平和写作能力,不过大多数公司都是复合岗位,口语是基础)。受访用人单位表示,希望毕业生会商务电函基本回复,具备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办公软件足以),具体的 ……此处隐藏33849个字……>光在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按照一定角度反射,在光滑的表面产生的反射角度是恒定可控的。另外片中使用的是氦氖(He-Ne)激光(能量小,无害,常用于指示)及二氧化碳(CO2)激光。
第二集 折射现象(海市蜃楼现象)
通俗来说即是光在不同密度的介质中折射的角度不同,将空气分层后从而使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大致沿曲线传播,因而本不在人视线范围内的事物便被映入眼帘。第三集 共振现象
简单点说就是如果两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就会产生其中一个物体振动,则另一个无须外力也可以自行振动的现象。
第四集 超声波水中产生空化效应
正如片中的解释,是超声波水中产生空化效应,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力,也就是超声波清洗机用此破坏力杀菌的原理。第五集 高密度聚乙烯遇热燃烧
利用聚乙烯制作的弦线坚韧但不耐热的特性自杀,造成被人勒颈谋杀的假象。而燃烧中的弦线因弓的弹力而弹开造成所谓的鬼火。第六集 淀粉在水中形成溶胶
米纸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在水中形成了透明几乎不可见的溶胶。用油性笔写在上面的字因为与水不相溶而漂浮在水面上。大家如果觉得米纸这个名称陌生,就想想我们平时吃的一些花生糖、牛奶糖,米纸就和包装纸下面那层半透明的纸是一样的。第七集 电流变液体通电后黏度升高
简单的说液体基本上都具有黏性,电流变液则是一种可以通过所加电流的多少来改变其黏性的液体,除了戏里面所说可以制作机器人的肌肉以外,还可以做汽车减压装置。第八集 发胶中的硅使音响的音效变差
调节音响音量大小的旋钮装置,正式名称叫做电位器,通过对电阻值的平滑调节间 接改变扬声器的输出电流值以调节其输出的音量大小。因为发胶中的硅渗入电位器的润滑油,造成电位器某些部分电阻值的改变,即无法再进行平滑的电阻调节。从而在调节音量时出现沙沙的杂音。
第九集/第十集 钠与水反应发生爆炸
①当电线受到它不能够承受的能量(电能)通过的时候,就会在瞬间烧断。在烧断的瞬间,还会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波,冲击电线周围的物体。第9集中发现的死人面具就是由于尸体旁边有块铝板,而铝片附近恰好又有电线。于是在当天打雷的时候,电线受到了它的另一端——钢棍所传递的雷电的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了靠近铝板的地方。电线在烧断瞬间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就使铝片紧压在了死人脸上。而由于铝这种金属本身比较柔软,因此就形成了死人面具。
②Na和K都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常压下,绿豆粒大小的Na和K都和水发生剧烈反应,如果量多且纯的话,就能爆炸,而生成的Na+和K+、OH-都是本身湖水中有的,所以事后检验不出来。
而剧中所说的Super NaK 应该就是钠钾合金,上过高中化学的人都应该在碱金属的应用一节学过,钠钾合金是很恐怖的东东(比组成他的Na和K单质还要恐怖),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第四集《坏死》中的田上升一是一位科学研究者,但他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了名誉,不惜让无辜的人作为试验品,并且使其牺牲生命。这可以折射出当今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名誉,为了自己的权利,不惜去牺牲别人的一切来成全自己。
(三)以《派遣员的品格》为例的社会文化的分析
《派遣员的品格》由导演南云圣一执导,筱原凉子 加藤爱 小泉孝太郎 大泉洋等主演。该剧描写的就是一个从来没有笑容,说话直接,毫不留情,一针见血;一到下班时间就立刻回家给人带来“恐怖感”的派遣员,是怎样超越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间待遇的鸿沟努力工作的故事。主人公大前春子是一位时薪3000日圆的最高级派遣社员(以金枪鱼解剖展览的事升格至时薪3500日元)。最初作为派遣员从时薪600日元的自选商场收银员开始,不过,从那开始快速正确地工作,得到派遣公司深厚信赖,成为了特A排位。有多种技能及28张证照,多到连履历书的技能一项也写不下。派遣工作开始时在母亲的好友眉子经营的Cafe Kantante屋顶里寄宿,下班后在Cafe Kantante跳佛朗明哥舞。共到过98间不同的公司成为派遗职员,每次最长为3 个月,接着就会休息3个月,孑然一身地到西班牙旅行后再接新工作。派遣生涯一路 走来,始终秉持两大信条:“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没有比正式社员更危险的事物”。虽然工作能力强,在公司却鲜少露出笑容,也不构筑人际关系,可说毫无人情味。字典中没有“不可能”和“加班”,永远准时工作、准时下班。工作的原动力就是“时薪”。
现在的日本各个公司都缺少不了派遣职员,而派遣职员与正式职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很敏感的问题。
三、日剧的影响
(一)日剧带来的周边效益
每部日剧播出,都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反响,剧中的演员会因此被更多观众喜欢。最明显的就是年轻的演员们,他们可能会因为一部电视剧而成名。现在日本许多年轻的明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日剧中走出来的。《笃姬》的宫崎葵,《交响情人梦》的上野树里等等都是从日剧中走出的著名演员。
日剧不仅能使演员被更多的观众喜欢,而且剧中的道具也能创造出经济价值。《Last Friends》中的马克杯就因为此剧的播出而畅。《仁医》中的华丽头饰也一炮而红。
日剧中出现的歌曲往往也能随着电视剧的播出而一炮而红,这些歌曲往往能够唱出主人公的心声。这些歌曲也为电视剧增色了很多。
日剧带来的潜在效益就是引进出口问题。中国式诸多引进国之一。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引进的日剧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冷暖人间》让观众们体味到人间百味,家庭的温暖。《医龙》、《白色巨塔》让观众了解到医生这一职业的光明与黑暗,医院的各色人群。
日剧的出口既能让外国人了解日本,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
(二)日剧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日剧中总是反映出许多社会现实。就如《萤之光》反映出当今社会上像小萤一样的干物女有很过,她们都迫于工作上的压力,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压力。《派遣员的品格》则反映出当今日本社会中派遣职员的重要性,及她们与正式职员之间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说大多数日剧是现实社会的写照。它们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
(三)日剧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日剧的进入,中国的观众受到很大的影响。日剧中演员们的穿着打扮给中国的年轻人很大的启发。现在日系服装,日系妆容都是现在的流行趋势。而日剧对中国青少 年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现在出现了很多哈日的年轻人,他们只对日本的一切感兴趣,吃的,用的,玩的都是日本的产品,他们认为日本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日剧中那些暴力、血腥、低俗、虚荣的因素也会是年轻人误入歧途,所以我们要有选择地看日剧,有选择地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叮当。日剧黄金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0
2、董浩宇。日剧场。现代出版社,2000.10
3、阿潼。日剧的美味关系。现代出版社,2000.10.4、爱玉。100%日剧通。商业周刊出版社,2000.5
5、汤祯兆。日剧游园地。北方作家出版社,2010.2 10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日语学科专业毕业论文【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