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中班数学《喜羊羊搬新家》活动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中班数学《喜羊羊搬新家》活动教案 篇一中班数学《喜羊羊搬新家》活动教案
一、说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理解序列规律排序。
2、尝试按照几种特征规律排序,并在自主发现、操作中发展观察能力、理解操作能力。
3、在情境操作中感受排序的乐趣,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场景设置:喜羊羊的新家,门前用皮纸按形状有规律铺成小路。
2、材料准备:已设计好的客厅墙纸一份;操作材料纸。
三、活动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感受按一种特征排序的规律。
(教师事先在教室里布置好场景,红色正方形、紫色正方形、红色正方形、紫色正方形、红色正方形、紫色正方形铺成一条路。)教师:小朋友们,喜羊羊装修新家了。你们想去它的新家看看吗?
(幼儿找小椅子坐下)教师:小朋友,你们刚刚有没有发现,喜羊羊家门前的小路是怎么样的啊?
教师:它们是按什么特征有规律的'排序的?
教师:如果这条路要变得更长的话,接下去应该怎么样呢?我们现在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排一排。
环节二:观察探索,理解按两种特征排序的规律。(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第一小环节:1、观察墙纸(按紫正、蓝三、黄圆规律排序),发现两种特征排序的规律。
教师:喜羊羊为了装修新家,可忙了,他会忙些什么呢?
教师:看,他在忙什么?(出示喜羊羊设计的墙纸)原来他在设计他卧室的墙纸呢。你们看,墙纸上有什么?
教师:喜羊羊刚刚悄悄的告诉我,他在设计这墙纸的时候,是按照两种特征有规律排序设计的,你们能找出来吗?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墙纸特征――按颜色、形状两种特征有规律排序。)教师总结:原来,喜羊羊设计的客厅墙纸是按照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有规律排序的。
第二小环节:2、尝试操作,根据已有的规律完成墙纸。
在幼儿理解了按“红方形、黄圆、蓝三角形”规律排序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没有制作完的墙纸人手一张,请幼儿根据规律进行操作。
教师:哇,小朋友跟喜羊羊一样聪明呢。喜羊羊刚刚跟我说,想请你们帮个忙,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
教师:这里还有好多没有完成的客厅墙纸,你们能帮他完成吗?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一起帮喜羊羊完成吧!
第三小环节:展示墙纸,进行集体检验。
环节三:自主创作,尝试按几种特征进行排序。
师:喜羊羊卧室的墙纸还没有设计了,想让你们帮他设计。老师这里有好多漂亮的材料,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墙纸。在设计前,请你们两个好朋友之间商量一下,要设计什么样的墙纸,想好了再动手,好吗?
(幼儿两两分组讨论:按几种特征排序?怎么设计序列?幼儿讨论定下特征序列后,请他们动手操作设计。教师在指导时注意关注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帮助他们。)教师:现在我来请设计好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表扬有个性的创作)教师:喜羊羊为了感谢你们为他设计墙纸,请你们吃星球杯呢!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聪明的喜羊羊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聪明的喜羊羊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幼儿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分解和组成是幼儿学习加减的基础,在学习时往往显得很枯燥。本活动我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本着直观性、参与性的原则,从动手操作、情感需要和快乐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游戏活动中,学习9的分解和组成,知道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的分法。
2.能根据9的分合法,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交换规律。
活动准备
棋子若干、彩笔、记录纸、课件、灰太狼头饰、沙包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听音乐《大家一起喜羊羊》做手指律动,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复习8的组成。
小朋友,刚才的歌里都唱到了谁?你喜欢喜羊羊吗?为什么喜欢他?(因为喜羊羊很聪明)
知道我是谁吗?今天,我是羊村的村长慢羊羊,你们想当聪明勇敢的喜羊羊吗?那我慢羊羊就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很聪明:前段时间我们喜羊羊已把八捆青草分别送给了费羊羊和美羊羊,当时有几种分法分给他俩的`?(七种分法)分别是几捆和几捆?(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
二、幼儿尝试9的分解
每位幼儿一盒棋子、一张大图片。
今天,我慢羊羊想请喜羊羊帮忙,请你们帮我把这些礼物分别分给美羊羊和费羊羊,愿意帮忙吗? 幼儿第一次进行9的自由分配。提醒幼儿注意合作。
幼儿进行第二次自由分配,提出要求:不能和上次分的一样。
依此类推,一直到第八次自由分配。
三、教师出示分解结果,幼儿对比、验证
请幼儿观看课件,带领幼儿验证自己分配和记录的结果。
讨论:9还能不能再分?得出结论:9一共有8种不同的分法。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分的和老师分的有什么不一样。
四、引导幼儿学习9的组成,并能根据9的分合法,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9可以分成l和8,1和8合起来是9,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教师列出加法算式1+8=9。
通过课件演示,请幼儿仿照老师刚才的例子,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7=9;3+6=9;4+5=9;5+4=9;6+3=9;7+2=9;8+1=9。
五、引导幼儿理解交换规律,感知交换”+“号两边数字的位置得数不变的事实,找出存在互换关系的几组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看1+8=9,8+1=9这两道加法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请你从剩下的加法算式中,也找出存在这种互换关系的加法算式:
2+7=9,7+2=9;3+6=9,6+3=9;4+5=9,5+4=9。
六、游戏,复习9的组成和加法
1.游戏”拔草“
目的: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复习9的组成。
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孩子能够尽量完成自己 ……此处隐藏4897个字……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1:师讲故事《找问题。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他的邻居又是谁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比2少1又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0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依次找摆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6、7、8、9、10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发给每个小朋友1-10的数字卡,让 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讨论,看看谁能很快找到卡片上的邻居。
教学反思
1、活动是授课的第一课时。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朋友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
2、在学习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当中。并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3、在活动的过程中,请小朋友为数宝宝找邻居的这一过程,我是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转换,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掌握“相邻”的关系。
4、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宝宝操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
大班数学教案《相邻数》 篇九活动设计背景
部分幼儿对10以内的数的排序混淆,数前后爱颠倒,遇到抽象的数学就只能呆呆地看着你,设计这节课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也是一门快乐的学科。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5的相邻数是4和6,6的相邻数是5和7,7的相邻数是6和8,8的相邻数是7和9,9的相邻数是8和10。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数字填写卡(人手一份)、电话、1-10的数字卡
2、贴绒教具:十间房子、十位动画客人卡片(孙悟空、葫芦娃、米老鼠、黑猫警长、奥特曼、小一休、圣诞老人、天线宝宝、蓝猫、哪吒)、课题《1-10的相邻数》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1、制造悬念,以找客人的方式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1-10的相邻数》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1、分别展示十位动画“客人”2、点一名幼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1-10的数字贴在房子上,再点十名幼儿给卡通人物分房子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个幼儿参与表现的欲望都很强,说明了幼儿是非常热情好客的,从而增添了幼儿亲和力并且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从中获得良好的性情)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3-10号房的邻居,从而引导幼儿找出它们的相邻数。
4、老师讲解:相邻数就像邻居一样是挨在一起的。
2、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我总结了以下心得体会:
1、设计活动应考虑多角色,尽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
2、部分幼儿在下面表演时,要注意带动下面幼儿一起参与其中
3、通过加入游戏在其中,符合了幼儿边玩边学的心理。
4、如果下次再上这样的课,我会把卡片贴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排序,感受数与人排序的相同点。
中班优秀游戏《营救喜羊羊》教案 篇十中班优秀游戏《营救喜羊羊》教案
[游戏目标]
1、巩固对常见动物主要特征的认)○www.(识,并能根据动物的主要特征想出营救小羊的各种方法,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2、围绕话题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述不同的营救方法,提高完整表述能力。
[游戏准备]
动物剪影八个,完整背景图一幅,局部背景图每组一幅。
[游戏过程]
一、运动员出场(重点: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巩固对常见动物特征的'认识)
1、情境导入
2、观察动物剪影,根据主要特征猜动物。
3、观察动物编号,引导幼儿有意观察记忆。
二、营救喜羊羊(重点:在情境讨论中,大胆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不同方法)
1、情境变幻(喜羊羊缺席)让幼儿猜测可能的原因(鼓励想象)
2、揭示原因:背景展示:幼儿讲述处出现的场景(引导幼儿完整表述)如:XXX被灰太郎”吊“在树上,”关“在笼子里……(丰富动词)
3、布置任务:怎么办?谁去营救他们,怎么救,谁去最合适?
4、分组续编故事(鼓励幼儿人人参与)
5、小组交流分享(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安静地倾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三、羊村运动会(重点:体验救出喜羊羊之后的快乐)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班数学《喜羊羊搬新家》活动教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