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定州市妇联会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经验材料
根据保定市妇联指示精神和我市文明生态村建设要求,我
们定州市妇联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和我市农村妇女的实际情况,在广大农村广泛开展了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目前,创建文明生态庭院示范村30个,示范街300个,市级文明生态庭院示范户8000户,乡级文明生态庭院20140户,庭院经济创收100多万元,创建活动多次受到市领导的表扬,受到群众的欢迎,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认识到位,领导重视。
“巾帼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是创建文明生态村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三个文明”一起抓的有效载体,广大农村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市妇联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站在促进妇女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庭院建设工作,并确立了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在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杨主席亲自把关,制定了庭院创建达标9条标准和三种类别并将庭院经济、遵纪守法等内容列入庭院创建目标。二是争取市委和上级领导的支持。在文明生态庭院实施方案的谋划制定、现场会的召开和具体创建活动中,我们积极向我市主管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市委副书记闫兰申同志汇报,积极献言献策,争取领导的支持。闫书记就方案的制定拿了意见,同时在下乡指导文明生态村工作中多次提到开展文明生态庭院活动的重要性,有效地促进了活动开展。同时,通过我们的积极运作,此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此项活动纳入全市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总体规划中。在10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会议时,各乡镇办妇联主席也列为参会人员,会上对文明生态村和文明生态庭院创建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各乡镇办妇联主席参加市委组织的会议这在妇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将文明生态庭院创建作为市委四大班子下乡督导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与市直各部门搞好协调,推行手拉手包乡包户制,通过捐资捐物协助各试点村的文明生态庭院创建达标。目前,市直部门捐助文明生态庭院创建工作合计56000元。
二、组织到位,行动迅速。
方案制定后,我们马上向基层下发通知,进行了安排部署。
第一,在全市范围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
围。一是开好三个会,即各乡镇办妇联主席参加的例会,各村妇代会主任会议和妇女小组长、妇女骨干三个层次的会议,层层传达文明生态庭院创建内容和创建意义,为活动开展打下了组织基础。二是利用村喇叭、板报、宣传车、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三是利用各乡文艺队,把创建内容排练成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节目进行宣传,将全市农村妇女的精神劲头统一到创建活动中来,为创建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第二选树典型,以点带面。方案制定后,我们立即行动,选树了清风店镇、明月店镇、东亭镇、大辛庄镇等镇的4个试点村,并多次下乡进行督导,同时与试点村所在乡镇、村的主要领导搞好沟通,在他们的支持下共同做好了试点村文明庭院建设工作。同时,发挥各村妇代会主任、妇女小组长和女能人的作用,让她们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
第三稳步推进,有序开展。为了推动全市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于10月份在清风店镇召开了由25个乡镇办妇联主席、28个文明生态村试点村妇代会主任参加的定州市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推进现场会,并参观了清风店镇清东街的文明生态庭院建设。保定市妇联主席姚主席到我市指导工作时,参观了清东街的文明生态庭院建设,并对该村的创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场会后,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巾帼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突击周”活动,在全市家庭开展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活动,我们还利用一周时间带电视台下乡对突击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确保了活动成效。突击周活动的开展,将我市农村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推向了新高潮。
三、措施到位,确保成效。
为了确保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我们强化了五
项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在各村都成立了以支部副书记为组长,以妇代会牵头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小组吸收妇女小组长和妇女群众代表等参加,负责文明生态庭院的督导、检查、评比,领导小组还制定了近、中、长期创建目标,采取不定期检查和更换流动牌的方式对创建活动进行督导,并明确了到2014年全市文明生态庭院全部达标的目标。二是加强学习培训。我们通过召开例会、专项会议和全市妇联干部培训会等对全市妇女进行了文明生态庭院知识培训,并以各乡镇办为单位组织了互看互学参观活动,全市共组织1万余名妇女进行了参观。三是实施挂牌动态管理。对确立的文明生态庭院示范户,按一、二、三类庭院标准,进行建档、挂牌,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定期检查,群众监督,更换流动牌,激励农户争创积极性。四是落实三级分包责任制。实行市、乡、村三级妇联分包责任制并将任务目标分解至人头,落实目标管理并与年终考核挂钩,增强了大家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五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决不搞“形象工程”和“盆景工程”文明生态的创建,真正做让百姓受益的事。我们要求各村、街要把此项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求各村街成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各村对各户分类建档,对达标的户以挂“文明生态庭院”标牌的形式进行规范化动态管理,定期对本村各户进行抽查、评比,对不达标的户立刻摘除文明牌或限期改进,对达标的户及时挂牌,以此鼓励。对于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户实行一次摘牌,永不挂牌。同时针对各方面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如:评比制度、检查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妇女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成绩显著,出义务工8千人次,捐款2万多元;我市已形成大辛庄镇苗木花卉、号头庄乡奶牛养殖、开元镇蔬菜等庭院经济特色,创经济效益100多万元。100%的文明庭院示范户栽种了果树、蔬菜和花卉,达到了“四化”和“五无”标准。
以上是我市妇联在创建文明生态庭院活动中的一些做法,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它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再接再厉,将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推向深入。<?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第二篇:某村创建生态文明村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某村创建生态文明村经验材料
**村位于西田各庄镇北部,属半山区,村域总面积10.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0亩,果园面积1675.2亩,林木覆盖率达到76.53。全村共有240户、670口人,有劳动力350人,生态旅游和林果业为全村主 ……此处隐藏4356个字……p>
五、走出了一条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实行计划生
育,保护自然资源,控制环境污染,是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在2014年以前,我县开展的是以“夯实发展基础,破除落后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现代农村”为主题“文明塆落”创建活动。从2014年初开始,我县根据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按照贴近中心、贴近大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引入生态文明的内容
。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过程中,注重建立生态保护体系,使塆落体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如画的生态特色,从而走出了一条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扩大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果
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同志考察我县生态文明塆落后,感触很深,用三句话进行了概括:“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民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是对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充分肯定。通过连续几年的创建活动,在生态文明垸落中已出现了“生产生活环境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精神追求不一样,致富手段不一样”的可喜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可喜的变化,加之干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转变,从过去的“催款子、摸肚子”转变为带领农民群众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使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纷纷异口同声地称赞党的好政策,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扩大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果。
第五篇:乡镇开展文明街道创建活动经验材料
乡镇开展文明街道创建活动经验材料
金秋十月,走在“千年古城”**镇的大街小巷,听到的是老人孩子们舒心的笑声,看到的是年青人忙碌致富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丰收处处,生机勃勃。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正迈着坚实而又自信的步伐,去实现科学文明和富裕进步的美好目标。喜悦写在脸上,行动践证誓言,而这一切,都是该镇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后带来的喜人变化。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前提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对提高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群众的要求就是政府的责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市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的有利时机,把开展活动与解决农村需要和农民需求相结合,从农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为群众着想,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角度出发,创新工作方式,调整工作重点,坚持德法相济,在认真抓好试点村创建的基础上,在全镇农村普遍开展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的宣传和建设,形成了村村重视、家家参与的良好格局。
探究该镇“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扎实开展的缘由,还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展这一活动作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深化农村教育、保持农村长期稳定的有效措施来抓。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一方面可以使无形的教育变成有形的工作,能够通过一条街把环境整治、卫生体育、科技文化、政务公开、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打造一个强化农村教育的新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可以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减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真正形成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用该镇党委书记***的话说:“乡镇的发展,
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二是要确保社会稳定,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既可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促农增收,又可通过改善农村环境融洽干群关系维护稳定,因此,这项工作不但要抓,而且一定要抓好。”
群众和社会的强大合力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开展创建活动,投入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有效的投入,达到创建标准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该镇各村尤其是第一批参与全市文明一条街创建的试点村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集体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的在外关系相对较多,有的集体经济薄弱但个体大户数量不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多方筹措,确保投入,是该镇实现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发动群众集一块。**村是该镇一个有着2300多口人的大村,前些年,由于各种原因,集体经济外债达80多万元,可谓一穷二白。近年来,新的支部村委一班人想事干事,凭干净树形象,用干事赢民心,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该村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村后,村两委干部及时把这一情况向村民代表作了通报,全体村民一致表示:这样利村利民的好事,集资干,值!短短三天时间,群众将集资款一分不少地交到了村里,不到半个月时间,一条长230米,宽12米的高标准水泥路镶嵌在该村的“南大门”,用该村群众的话说:“村里修的不仅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民心路’,更是实现**更大发展的‘富裕文明路’。” 倡导大户捐一块。党的富民政策使一部分勤劳守法的群众率先富了起来,他们也都愿意想方设法回报社会和集体。据不完全统计,在该镇“文明一条街”5个试点村建设过程中,有30多位个体企业主、民营大户捐款捐物10万余元,从根本上保证了活动的投入。 依靠社会筹一块。市直单位功不可没。他们有的给所包村送来了捐款,有的送来了实物,有的充分发挥单位自身优势,多次派人前来指导帮助文明街建设。其中,市**局不
仅无偿给所包的**村捐赠了8盏高标准路灯,还送来了现金;包驻**村的**报社领导在单位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硬”是挤出钱送到了村里。所有包驻该镇文明一条街的单位,都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镇和我市开展这项活动的大力支持。
显著的成效是开展创建活动的有力明证
**镇“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开展至今,仅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个“了”字可见一班。 农村环境改善了。各村都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文明一条街建设的突破口,广泛开展了村庄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活动,对街道两侧的柴草堆、土石堆、粪堆、垃圾堆等“四大堆”进行了及时归位清理。全镇各村总计清理垃圾2300多吨,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400余间,粉刷墙面6万余平方米,促进了环境面貌的根本好转。
精神文明生活丰富了。依托文明一条街,全镇各村新建老年健身活动点30余处,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12个。每逢重大节日或农闲时节,西皋村的吕剧业余剧团、东关北村的秧歌队、回北村的“大嫂子”演出队等文艺团体走村串户,播洒精神文明,成为该镇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发展环境优化了。通过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该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化素质切实提高,知礼、守法、诚信成为大家的自觉共识,热爱**,美化**,建设**蔚成风气。发展环境的大优化,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今年以来,该镇已成功引办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去年引进的项目已有12个投产达效,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访和越级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设平安**、打造经济强镇”的宏伟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