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门峡黄河旅游国际文化节活动策划初案
一、策划背景
1、基本概况
三门峡市总面积10475平方千米(根据民政部《简册2014版》)/10309平方千米,总人口227.48万人(2014年底)(根据《三门峡市行政区划简册》)。
2、行政区划
三门峡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三门峡市 面积10309平方千米,人口227.48万。
湖滨区 面积 219平方千米,人口33.22万人。
义马市 面积 112平方千米,人口16.10万人。
灵宝市 面积2997平方千米,人口73.23万人。
渑池县 面积1368平方千米,人口33.64万人。
陕 县 面积1610平方千米,人口34.49万人。
卢氏县 面积4004平方千米,人口36.80万人。
3、历史概况
地处黄河流域的三门峡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华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对于推进历史的前进乃至当今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及其深远的影响。仰韶文化、虢国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经》衍化而来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这诸多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4、经济发展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我市实际,确立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构建区域特色经济体系的发展思路;突出五大产业基地建设,构筑九大产业链条,使三门峡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成为河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5、科技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的科技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民科技进步意识显著提高,科技发展社会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同时科技工作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对外开放为动力,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施人才战略和加大科技投入为主要措施,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6、旅游资源
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奇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秀丽冰川,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浓缩和展现,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十分广阔的前景。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这里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主要有融观光、登山、避暑为一体,享有“ 小华山”之美称的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的陕州老城风景区;风光旖旎、 景观险胜、古迹遍布的三门峡黄河游览区等。近年推出的“黄河之旅”旅游线路,已被国家旅游局定为14条旅游专线的第二条,推向国际市场。
7、历史沿革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原洛阳地区的渑池、陕县、灵宝、卢氏4县划归三门峡市管辖。义马市由三门峡市代管。
1990年,全市共设93个居民委员会。1992年,为适应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形势,三门峡市内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地在陕州城遗址;开发区管委会下辖向阳、后川、南关、三里桥、韩庄等5个村民委员会。
1993年5月,报经国务院批准,灵宝县撤县设市。
2014年底,三门峡市共设76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1347个村民委员会、152个居民委员会
此次河南三门峡黄河旅游国际文化节的举办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出钱,百姓唱戏的原则,为各市县进行招商引资,搞活一方经济,促进三门峡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二、策划目的
⒈ 塑造和传播三门峡城市形象,打响三门峡的知名度、提高三门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树立品牌。
⒉ 带动三门峡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商、企业家到三门峡投资。
⒊ 推进河南省旅游开发建设精品化,旅游宣传促销品牌化,促进全省旅游业发展。
⒋ 推动三门峡乃至整个河南省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策划原则
⒈ 整体策划,分级负责,协调合作,务求实效。
⒉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⒊ 活动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现实性。
四、组织形式
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各界力量参与。
五、主题口号
黄河明珠三门峡,千年文明古华夏,老子骑牛送真经,五千真言代代传。风水宝地迎商客,融资融智融天下。
六、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旅游局、河南省三门峡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河南省三门峡市广播电视局
承办单位:三门峡市旅游局及有关县(市)人民政府
七、主要活动及程序
由烟花拼成的“热烈祝贺黄河旅游文化节隆重开幕”巨大字幕在空中升起,拉开序幕以舞蹈形式的大型晚会为主,辅以锣鼓、舞狮、戏曲、彩色气球等表演。此外,还将举行三门峡各地手工艺品的制作展、国际书画艺术展等系列活动。
晚会序幕
1、画面,展开历史画卷;
从盘古开天地以来,人们一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地辛勤劳做,突然一声惊雷打破了黄河两岸的宁静,紧接着是大雨瓢泼而下,黄洪猛涨,树被冲走,房被冲倒,田地被淹,黄河两岸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雨后人们重新开天辟地重建家园,一代一代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繁沿生息的生活。代代的饱受黄灾之害。这时,画面出现一个名叫大禹的人,不忍看到人们痛苦不堪的生活,发誓一定要改变历史的现状,治理好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发现黄河是年年治理年年治,越治越不行,最终原因是堵是堵不住的,必须因势利导,以水治水,减缓水势,水到渠成。然而一座大山拦住水路,大禹经过周思密虑后决定,想缓解水势必须劈开大山。于时就上演一位身穿古装的青年手挥大斧将大山劈开三个口子,(用道具或是布景)就是传说中的人门、鬼门、神门。然后滚滚黄河之水从人门、鬼门、神门三个口子顺流直下(全用穿着古装黄铜色像黄河水一样的演员迅速组成一个三门峡辖区全图案),中间再醒目的闪出八个金黄大字(三门峡人民欢迎您)。
2、画面,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上,冉冉升起一轮红日――黄河明珠
《三门峡之歌》(品牌)男高音独唱;
3、“白天鹅之都”三门峡,少儿巴黎舞(由三门峡幼儿园);
4、“老子出关”“紫气东来”演义灵宝函谷关的由来,《道德经》的出现;
5、各地地方特色展现:
如:灵宝 ……此处隐藏2685个字……送或送达。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463号省旅游局开发处 邮政编码:510630
联系人:梁先生 陈先生
联系电话:020-87513636,87513633
投标书必须密封,封面须注明“2014旅游大促销暨国际旅游展览会”字样。
八、评标时间及方式、中标依据
评标从截标之日起开始,于7月底结束。
评标方式:组委会办公室将邀请省内知名专家采取评委投票、集体评议的方式进行评标、定标工作,并报组委会审定。
中标依据:舞台活动创意新颖、文化特色鲜明、显示独特、标价合理,具备一定的招展能力,兼顾质量与标价。
定标后10天内,组委会办公室将中标通知书送达中标单位,并与中标单位签订“2014旅游大促销暨国际旅游展览会”承办合同。
除中标单位外,对入围的其它前三名单位将纳入活动推荐布展广告单位,优先向参展企业推荐。
九、合同签约各方:
甲方: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
乙方:(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 中标方须与天河体育场签订有关活动场地的正式协议。
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
二○○六年五月十六日
第五篇: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活动指南方案2[1]1“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活动特刊方案
背景
由广东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负责执行的“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旨在打造广东旅游品牌,有效提升广东旅游文化的国际地位,增强广东旅游吸引力,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精彩纷呈的旅游文化节活动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的参与。
11月24日,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即将揭幕,必将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羊城晚报》作为在全国都具有很高公信力的华南第一主流媒体,将全方位报道此次文化节活动盛况,我报与广东省旅游局联合,整合区域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专版中心三大部门,调动一线精英采编人员,倾力打造《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新闻专题、《精彩广东》旅游文化节大型特刊,使之成为城中的热点话题,提供给各大商家宣传品牌的平台,最大范围的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新闻报道计划
特刊刊登时间:11月1日----11月24日
版面安排:总数三个整版新闻专题(羊城晚报a版新闻以及c版专栏新闻) 新闻报道优势:
1羊城晚报为广东省旅游局指定的纸质合作媒体,在组织报道上将享有大量的资源优势,与同类媒体相比,报道更深入、内容更权威。
2广州以中国最早的旅游城市姿态步向成熟。作为一个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媒体,羊城晚报的系列报道,不仅仅停留在营造短暂的盛会氛围,而将以旅游文化为出发点,着力描绘旅游文化节为城市变迁、文化传播带来的深远影响,以旅游文化节的文化内涵打造最具说服力的品牌宣传名片,让商家的一次宣传更具长远效果。
3
旅游文化推动着广东的本土经济发展,改变着广州的城市生活,业已成为广大市民本土情结的一环。羊城晚报是广东第一的家庭大报,历来以贴近本土民生民情著称。通过羊城晚报和广大读者民众间将产生强烈的亲和力和共鸣感,对拉近民众距离,深入宣传形象无疑助益良多。
专题报道内容:
1环境等内容;
2等背后的亮眼花絮等内容一个也不错过;
3《精彩广东》旅游手册等活动;
“精彩广东”旅游文化节大型特刊
《精彩广东》大型特刊包括三部分内容:
《精彩广东─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
《精彩广东─寻找广东最美的乡村》《精彩广东─冬季游》手册 特刊优势:
旅游文化节合作媒体:2014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盛况空前,羊城晚报作为旅游文化节的纸质合作媒体,拥有第一手旅游文化节新闻资料。活动期间我报独家推出覆盖本次旅游文化节的服务特刊,并于旅游文化节现场进行免费派发。 一、主题及内容(总版数不少于12个版):
1、特刊全面的记录整个旅游文化节的各项内容,包括各分会场的每项活动,更好服务于各地旅游局及景点,阅读更加广泛,极具收藏价值,信息留存持久,是很好的广告宣传载体。
2、“寻找广东最美的乡村”活动介绍以及旅行社、景点等评选单位介绍。
2、“寻找广东最美的乡村”奖项公布(1/4版面硬性广告),包括:如“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最佳组织奖—旅行社”等奖项介绍及获奖单位介绍,抽奖等活动安排等。
3、后续活动介绍等。 二、形式:
1、上半版为此次活动介绍、参选单位介绍及获奖单位介绍等(稿件由省旅 游局提供),以增强该特刊的可读性和影响力;下半版为广告位,可刊登相关单位的硬性或软性广告,包括旅行社、景点、旅游机构等的广告宣传,使该特刊更具广东乡村游指南的性质,突出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广大消费者出行提供必要的参考。
2、随本报旅游周刊强势发行于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可有效借助羊城晚报《旅游周刊》在上述地区的传统社会影响力和在业界的影响,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三、特刊出版
1)、版式:单独成叠,对开大报(48cm*36cm); 2)、时间:2014年11月20日;
3)、随主报发行,另派发途径:a、赠送给各省旅游局代表团成员;b、进驻旅游文化节现场派发;c、进驻旅游文化节指定出租车、酒店客房、商务大巴; d、旅游文化节期间在展馆内定时派发。e、各分会场免费派发。派发数量共计10万份。
四、特刊广告价格表(2014年3月1日公布的《旅游周刊》价格):刊例价
户,加收20%赠送《精彩广东—2014冬季旅游手册》手册1个整版,以此类推。
《精彩广东—冬季游》手册
向云集广州的旅游界人士奉献冬季旅游指引,以最全面的广东旅游服务信息、引领冬季旅游热潮,让宾客一册在手,走遍广东。
1、手册出版
1)、规格:22cm(高)*15.5cm(宽) 2)、时间:2014年11月24日(星期五);
3)、精选内容,共发行10万份,在旅游文化节期间进行全程派发。
手册派发途径:a、部分随报发行;b、进驻旅游文化节指定出租车、酒店客房、商务大巴;c、进驻旅游文化节现场派发;d、旅游文化节期间在展场附近的地铁入口等人流大的地方定时派发;e、精选部分旅行社销售大厅派发。
2、手册内容: 1)封面:大图片、导读 2)景点名录
3)各地魅力景点展示(涵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并指出特色景点,标明自驾地图、说明自驾游攻略) 3、广告价格
推荐更多精彩范文:生态旅游文化节策划书
张家界旅游文化节策划书
闽东旅游文化节策划书
旅游文化节策划书
旅游文化节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