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社会实践报告共含8篇,由的会员“紫梦”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社会实践报告下面由的作者为你提供社会实践报告的写法。
不知不觉间在中心的实习生活接近尾声,在这短短的的十天里我见了很多,听了很多,同时我的感受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服务,服务,再服务,便民,便民,再便民”这是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这简单的14个字就可以看出中心是一个为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办实事办正事的地方。
我认为这里的工作人员严肃而不高傲,认真而不做作,朴素而不缺乏气质。我觉得中心工作人员很注重便民利民,而且服务很周到热情。就我们建委窗口来说,我觉得他们每个人对待自己的工作都非常认真负责,严谨守纪。这让初坐在窗口前的我也不敢丝毫的放松,时刻全神贯注,做事严谨认真。
刚来的第一天,我们这的副处杨阿姨就给了我两本书。我记得很清楚,她对我说来了就得学点东西,不能白来。杨阿姨虽然已经50多岁了,可是她好开朗啊,给人感觉她总是那么精力充沛,那么积极向上。好像比我还年轻一样。杨阿姨对我讲了很多,生活上的,学习上的,工作中的……总之很受用,让我这个懵懂无知的小孩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她的工作理念是“情系企业群众,建设文明窗口”。再说说我师傅吧,刚来的时候我还以为他大学刚毕业不久,后来李阿姨告诉我他40岁了,吓我一跳。说他40岁绝对没人信。我和师父交流并不是很多,可是我感觉的到他人真的很好。我觉得他也很幽默而且性格特好。师傅也对我讲了一些让我在以后工作中真正受用的东西,我很庆幸有这样的师傅,师傅的工作理念是“认真,严谨,高效”,很简单,但也很精辟。李阿姨是我接触最多的,她实在是太温柔了,尤其她的笑容,看了之后会把所有烦恼都融化了。我觉得她的笑容就是我们窗口满意服务的保证。我填的第一份单子也是李阿姨手把手教我的。她是那么的耐心,那么的随和,让我想犯错误都难。阿姨很平易近人,我和她讲了我的一些经历,她都很耐心的听,她的工作理念是“廉洁勤政,满意服务”,我喜欢阿姨这样随和可亲的人。再说说丁姐,王姐,林琳姐和魏阿姨。相对而言,我和他们接触的不是很多,但也不生疏。他们对我都很友好也很照顾我。丁姐一看就比较严肃认真,王姐很随和善良,琳琳姐大方端庄,魏阿姨很有气质。丁姐说“用户至上,高效廉洁”王姐是“企业的满意就是我得追求”,琳琳姐则说“高效便民,诚信服务”,而魏阿姨说“心系用户,热情服务”。他们做到了,他们对人都很热情,对待工作也都严谨负责,这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在这短短的10天里我的体会很多。没来的时候我心里幻想着,充瞒着新鲜和好奇,同时也存有一丝的恐惧,怕自己做不好。可来了第一天我就后悔了,拘束,没事可做。晚上回来就给妈妈打电话抱怨,觉得真没意思。妈妈说做事要有耐心,刚开始都会是这样的。第二天我依旧早早的就来到了中心,把垃圾到了,水打了,又没事做了。一会师傅来了,他教我怎么填发票,我当时可开心了,心想今天开始我要学新东西了。我随时都会写心情随笔,记录当时我在做什么及感受。第一天来得时候师傅有事,是丁姐接的我,又向我介绍了我们建委的其他成员,我怕忘了就在本子上记下了他们的姓名,直到下班我才把所有人对上号。上午的时光过得好快,吃饭的时间到了,我和同学一起去吃了饭,休息时间大家在一起说着自己窗口的事,不亦乐乎。第二天就这样过去了,下班时心情,我有点喜欢这里了。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我都是很早就来了,先帮师傅他们把水打了,垃圾倒了,然后就做自己的事了。上上网,写点东西什么的。有时来人缴费,我就填下单子,经师傅或李阿姨检查了才让他们拿走。现在我已经能熟练独立地完成一些基本的业务,每填一张单子我都会有成就感。每天晚上都会和妈妈通电话,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在中心的新鲜事。星期四了,我忽然希望时间慢点过,我很留恋在这的时光,我喜欢和师傅,李阿姨他们在一起。同时我感觉真的没有白来。学到的不仅仅是业务上的东西,更珍贵的是待人做事的态度和方式,这是一段难得的宝贵经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周五了,想一想还有一周就结束了,心里不免有些难过。也许我太情绪化了,可是真的很舍不得。下午,师傅让我提前下班,我挺不好意思的,可是他说没事,李阿姨他们也说没事,我总觉得这样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坚持了一下。可是最后我还是提前走了,倒不是说让我提前下班就好,可是他们真的挺照顾我的,不仅仅是工作上,其他方面的只要能想得到的,我真的很感激。周末,我回家了,去做了两天的家教。每天都跑来跑去的,其实挺累的,可是,一想到周一又要上班了我就充满了渴望与热情。终于周一又上班了,看见师傅,李阿姨他们了,本来早上坐车可不顺了,一路红灯。来到中心都8点了,急急忙忙吃了早饭。下来又打扫打扫,忙死了一早上。可是,李阿姨的一个微笑什么都没了,只留下了满心的温暖。周二的一天我也是非常珍惜的度过了。我开始写我的实习报告了,下周一的总结大会要用到,感慨很多,但不知道从何写起啊。因为在建委我学到了很多,也见识到了前辈廉洁、高效的工作方式,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建委给我树了一面正直.热情的大旗,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尽200%的努力,尽200%的热情去工作,进而我也看到了行政中心的形象。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这是我的座右铭。从高中时起,我就一直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在中心的这几天实习生活,将是我人生难忘的经历,同时也会为我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感谢学校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也感谢中心为我们提供这么优越的实习条件,更要感谢建委窗口我师傅阿姨和姐姐们对我耐心的教导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虽然实习时间是短暂的,可我对建委对中心感情将是永久的。而这段经历也将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积极影响。我会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2篇: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以下这篇范文。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走进了吕梁,走进柳林,也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我对山区的认识是从贺家坡乡的杨家凹开始的。为了支持我们的活动,县里专门派车接送我们,协助我们的工作。
对我来说,两个月前玩过山车时游客们的尖叫声还回荡在耳边,今天我们就坐上了名副其实的“过山车”。黄土高原的山路,除了固有的崎岖回环外,有平添了几分艰险。一边是高山峭壁另一边就是万丈深渊。从车窗向下看去,直接就是望不到底的深谷,生与死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差。面对更真实的恐惧,车厢里的队员反而呈现了出奇的平静。不是透过车窗看着远山,就是直视前方,看着一个又一个必经的险坡。也许人们都再设想我们将要去的杨家凹是什么样的,抑或更具使命感的制订着自己的工作计划。可以这样说,对于将要发生的一切,我们一无所知,除了设想还是设想。
而我的思绪仍就停留在刚刚离开的贺家坡。一到贺家坡就听见孩子们用稚嫩的嗓子不断的喊 ……此处隐藏9716个字……—不辞长做甘南人!
8月12日我们拜访了玛曲县环保局局长刘森,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由于降雨较多现在的沼泽无法进入,即便是边缘,好像也无法成行。玛曲县近期正在筹备旅游节、赛马会,下边的工作人员也大部分抽调过来了,看来我们只好把精力集中在黄河一线的草原上去了。
自玛曲沿黄河路往南大约五公里,就是黄河了。玛曲黄河大桥便坐落于此,这座大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它坐落在草原上,那便别有一番风味了。站在桥上极目远眺,天水茫茫,绿色无边,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人们常说“大河向东流”,但是在这可真应了苏轼的话了:“门前流水尚能西”,此处的黄河啊,不是滚滚东流,而是浩荡西去!沿河而上大约三公里,就到了举世闻名的黄河首曲。我们步行到黄河首曲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左右,天气正热,由于回去还有五六公里的路要走,我们不敢久留,观察了植被后我们就匆匆离去,据说首曲劲射最漂亮的时候是在傍晚时分,那会儿夕阳西下,金色的余光照耀在河水之上,反射出粼粼波光,极为壮观,可惜没能亲眼所见,实为憾事。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调查草原沙漠化。而黄河岸边却也有起伏的沙丘,有的甚至是连起来了!对于这些沙丘的形成,我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这边的降水量是很大的,在600毫米左右,沙丘表面10厘米以下就是含水量很大的湿沙层。看来不是水的原因,后来遇到了申小云博士,据他介绍,原来黄河沿岸的沙丘是由于北方吹来的沙粒降落堆积形成的。来自蒙古及黄河北岸草原上的沙粒北风吹起,带有静电,南下经过黄河时与黄河流水中和后落在了黄河南岸,果然在北岸没有任何沙丘,全部集中在南岸。
现在玛曲草原的主要问题是草场过牧!牧民们的牲畜数量远超出了草场所能承载的范围,从而引起了草场退化,在六七十年代,草有一米多高,真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而现在的草仅有20多厘米,大不如前了。走在玛曲宽阔的草原上我时时在想,莫非环境退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二)人文感受
以前曾经看过一些旅游方面的书,凡是提及藏民的几乎都说他们是极其热情好客的,是一个诚实善良的民族。但毕竟只是听说,还要亲身感受一下才对。
刚到玛曲县城时。满大街都是把摩托开得飞快的藏民,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留着长发,裹着藏袍,有的把头整个都包起来只露出一双眼睛,有的戴着墨镜,从你眼前呼啸而过。所以我对这些骑摩托车的藏族同胞感觉不好,确切说来有点害怕,我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彪悍了。其实我不止是对这些飞车族有些害怕,对草原上的那些藏民我也有些畏惧感,他们一般都穿着藏袍,大部分年轻人留长发,皮肤由于长年的高原日晒都是特别黑,最让我恐惧的是,当你从它附近经过的时候,他会直直的看着你,看得你毛骨悚然!
我的这些感觉使得我不敢与藏民搭话,但是在我迫不得已与他们说了一次话后,这些感觉顷刻间烟消云散,其实我只是害怕他们的外貌而已。
那天是在黄河岸边,我们沿着黄河网上又走,我走在最外端,忽然发现在我右边有两匹马正在吃草,草地上趴着一个藏族年轻人,旁边站着一个小孩,正在注视着我们,确切说是在盯着我们,因为我距他们不过五米,我真是感到头皮发麻,你说我是不是要与他们打招呼呢?那个年轻人长发披肩,脸庞较黑而且瘦,说实话,我有些害怕,但离他们那么近,不打招呼也太不礼貌了。我只好硬着头皮,把墨镜摘掉跟他说:“你好。”他好像很惊讶于我的问候,但随即满脸笑容。哦,天,原来他笑起来这么和善。很快,他们仨也过来,一会就熟悉了。我们在一起拍照、骑马、吃东西,特别高兴,就这样简单,我们成为好朋友。
在随后的几天里,他们几个出去的时候,也都遇到了藏民的热情招待。
藏民外表看来确实有些彪悍,让人有种畏惧感。但是他们真的是一个善良诚实热情的民族,如果你到甘南走一圈的话,肯定会同意我的话的。反正我是下定决心了,要是再去甘南,不住旅馆,就住在藏民家里。
藏民们能歌善舞,热情奔放。每天早晨早期我到广场去打拳,都会看到有一群认为在一起跳“锅庄”,音乐不同,舞姿不同,这些人有年岁大点的,也有年轻人,我真的好想加入呢。但是里边没有男性,再说以我的智商,估计是学不了的!
在玛曲县城里藏民不多,因为他们大多住在草原上,县城里做生意的多为汉民和回民。比如说饭馆吧,多为川菜馆子或清真馆子,藏式餐馆是很少的。对于人文的东西我知之甚少,而同行的巨炜则是知道很多的,也很感兴趣,本来嘛,他就是学人文地理的。恰巧我们住的“雪山宾馆”是藏民开的。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了。夜里我们拜访了主人——一位热情好客的老爷子。
民族间的交融是一种趋势,在县城里和城郊的藏民汉化的很厉害。当然,所谓的汉化也只是观念的变通,对于传统他们是没有改变的。比如说这位老爷子,他原是若尔盖草原上的牧民,后来到玛曲做生意。他就很注意教育问题,不断地向我们询问有关大学的一些问题,老爷子说想让自己的十几个孙子都接受大学教育。在玛曲县城有两所小学,来自草原的孩子就住在学校,两周回家一次。在藏区,小孩上学是不多的,看来教育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三)路在何方
几乎中国所有的草原上都面临着草场过牧、草原沙化的问题。玛曲也不例外,据环保局的同志介绍说,在沙化最严重的曼日玛乡,六年前不过是几座沙丘,而今已有几百亩了。玛曲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湿地草甸化。湿地是地球之肾,生态功能及其显著,拯救湿地刻不容缓。
玛曲现在的做法是对退化比较严重的草场、湿地实行禁牧,以缓解草原所承受的过重畜牧压力。还有现在正在实行的牧民安居工程。在县城东南有两千多亩建设用地,就是为以后的牧民新村准备的,但这样也似乎有不安,牧民们愿意舍弃他们的生活方式吗?定居后不再放牧或者是牲畜少了,他们乐意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盛衰的关键.县城的办学条件还是可以的。但来上学的藏族小孩毕竟不多。藏区的基础教育不很好,这是个问题,如何解决?
现在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那么能不能每年轮换着去些大学生,加强一下这里的师资呢?或许已经有了,我们不知道罢!政府是不是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藏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呢?
玛曲县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金矿,这种经济结构似乎不太合理,那么玛曲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吗?这次的“格萨尔文化节”赛马会无疑是在向世人展示玛曲。目前来玛曲的游人不多,说实话我可真不想它像桑科草原那样游人如织,那样的话草原该会多累啊!在桑科草原,牧民让游人骑马来赚钱,虽然无可厚非,但总觉得不是滋味,似乎失去了些什么!
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每年给下游的山东省带来18个亿的损失!上游的水土流失显然是因为草场过牧,植被减少的缘故。其实畜牧业的产值能有多少呢?那么能不能国家财政对牧民进行补贴,让他们少养或者不养牲畜呢?就像退耕还林一样。其实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或许国家也正在这么做罢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仍须国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但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8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